Skip to content

Ch14 金融穩定與總體審慎政策

  • 1970s 高通膨 → 注重物價穩定,忽略金融穩定
  • 1980s 以來通膨率下降 but 資產價格變動程度大升,引發系統風險 → 開始注意金融穩定

14.1 系統風險

  • 跨時面向
    • 隨著時間,金融面&實質面 positve feedback
    • 金融授信順循環
    • 槓桿循環 leverage cycle
  • 跨機構面向
    • 金融機構間有關聯性、共同曝險
      • 個別金融機構行為有外部性 → 引發金融體系不穩定

系統風險 systemic risk vs. 系統性風險 systematic risk

Systemic risk describes an event that can spark a major collapse in a specific industry or the broader economy. Systematic risk is the pervasive, far-reaching, perpetual market risk that reflects a variety of troubling factors.

Systemic risk is often a complete, exogenous shock to the system, such as the threat that one of the major banks that collapsed during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could then trigger a massive market implosion.

Systematic risk is the overall, day-to-day, ongoing risk that can be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, including the economy, interest rates, geopolitical issues, corporate health, and other factors.

14.2 授信循環 & 槓桿循環

銀行授信順循環

  • 銀行授信成高度順循環 pro-cyclical
    • 景氣擴張 → 授信增加 → positive feedback
    • 景氣反轉 → 授信減少,信用緊縮 credit crunch → positive feedback
  • 授信標準
    • 申貸回絕綠 denial rate
    • 貸款成數 loan-to-value-ration, LTV
    • 貸款所得比 loan-to-income ratio
  • 原因
    • 違約風險
      • 景氣擴張 → 逾放比、壞帳率、違約風險下降 → 放寬授信標準
    • 擔保品價值
      • 景氣擴張 → 房地產、股票等資產價值上漲 → 擔保品價值提升 → 放寬授信標準 → 增加放款給低品質借款人
    • 預期
      • 景氣擴張 → 產生興奮預期 euphoric expectations → 低估信用風險,放寬授信標準
    • 制度性記憶 institutional memory
      • 發生金融問題 → 原授信人員離開,replaced by 小白 → 機構記憶喪失
    • 監理制度
      • (Basel 2) 景氣反轉,違約率增加 → 信用風險全數提升 → 法定資本增加 → 銀行緊縮放款 → positive feedback
    • 貨幣政策
      • 1980s 日本寬鬆貨幣政策 → 房市股市飆漲
      • 2000s Fed 連降聯邦資金利率,貨幣政策極為寬鬆 → 房貸快速擴張、房價飆升
  • 影響

    • 景氣擴張 → 放款給劣等借款人;景氣緊縮 → 優質借款人也被緊縮 → 資源配置錯誤
    • 順循環導致的低品質放款,要過了一段時間才會出現問題 → time delay 使其難以控管
  • 其他指標

    • 貸款成數 loan-to-value-ration, LTV
      • e.g. 房貸,頭期款 20% → LTV 80%
    • 融資比率
      • 向證券融資機構貸款投資的最高比率
        • 融資比率 60% → 買 $100,借 $60,出 $40
        • 設融資維持率 i.e. \(\frac{市值}{融資額}\) 為 120% 而你買了 $100,融資 $60 → 市值掉到 $60x120%=$72 以下時須補繳(融資追繳令 margin call),否則就會被斷頭 i.e. 強制售出
      • 扣減率 haircut
        • haricut 10% → 擔保品價值 $100,只能借到 $90
        • 2008 造成 haircut 變化
          • 美國公債 0.25% → 3%
          • asset-backed securities, ABS 3-5% → 50-60%
          • structured product → ~100%
          • ch14-金融穩定與總體審慎政策-1.png
    • 槓桿比率 leverage ratio
      • 金融機構 \(\frac{淨值(資本)}{總資產}\)
      • 倒數 i.e. \(\frac{總資產}{淨值}\) → 槓桿倍數 leverage
      • 景氣擴張 → 更容易借到錢 → 負債、資產擴張 → 提升擔保品價值 → 借到更多錢 → feedback → leverage ratio i.e. 資本比率下降,leverage 上升
  • 槓桿循環 leverage cycles

    • 雙重槓桿 double leverages
      • 不動產 → 長期房貸的擔保品
        • 市場跟金融機構借錢
      • 房貸的證券化商品 → 短期 repo、商業本票擔保品
        • 金融機構跟市場借錢
      • → 房屋市場 & 短期證券市場 positive feedback → 不動產&短期證券同步漲跌
    • 景氣擴張 → leverage ratio 低 haircut 上升 → 市場流動性緊縮 → 金融機構去槓桿化 deleveraging,緊縮放款投資 → 市場更加萎縮 → feedback

14.3 金融機構間關聯性與共同曝險產生的外部性

  • 共同曝險 common exposures、交互曝險 network interlinkages
  • 個別的金融機構,其行為都有外部性,也會互相影響,加總、feedback 起來易造成系統不穩定

14.4 大型與高度複雜金融機構的外部性

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, 關聯性太高不能倒 too connected to fail, 輿論壓力, and moral hazard

  • 2008 五個案
    1. 3 月 Bear Stearns 被救
    2. Fannie Mae, Fannie Mac 被救
    3. 國會、民眾不爽
    4. 9/15 Lehman Brothers 被放掉,破產
      • 龐大負面影響
    5. 9/16 AIG 被救

14.5 央行金融穩定角色

  • pre-2008 忽略金融穩定
    • 1970s 1980s inflation → 物價穩定為首要目標
    • 現有金融監理架構是個體性而非總體性的,且存在非銀行金融機構 e.g. shadow banks
    • "金融穩定"一詞本身過於籠統,無一致性定義
  • post-2008
    • 事後
      • 非傳統貨幣政策 e.g. QE
    • 事前
      • 總體審慎監理
        • 跨時面向
          • 減少授信順循環&槓桿循環問題
        • 跨機構面向
          • 減少金融機構間關聯姓、共同曝險
          • 減少大型金融機構之外部性
        • 針對金融部門,不向傳統貨幣工具如利率會影響整個體系
    • UK、台:增加金融穩定目標
    • US
      • 金融監督委員會
      • 金融機構退場機制
      • 伏克爾法則 Volcker rule
        • 限制商業銀行自營交易 proprietary trading
          • 自行(用銀行自己的錢)買賣各類金融工具
        • 限制對沖基金&私募股權基金額度

14.6 總體審慎政策

ch14-金融穩定與總體審慎政策-2.png

跨時面向

  • 指標
    • 信用對 GDP 比率
      • 金融危機前總是以異常速度上升
      • if 上升
        • 表示授信標準 lending standards 降低
          • 貸款成數、所得比提高
          • 申貸回絕率降低
        • 資產價格提高
    • 金融機構槓桿比率
      • 貸款成數 & repo haircut 會反映在此
      • 高度槓桿操作 → 金融危機 → 去槓桿化操作 → 加深跌勢
    • 家庭債務對所得比率
      • 家庭負債主要來自房貸
        • so very important in 2008
        • 2000s 後快速增加 bc 授信標準降低
    • 資產價格的變動
      • 是否該納入貨幣政策考量有爭議
      • of all,房屋價格的變動最能反映信譽擴張程度、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強弱
  • 政策
    • 金融機構槓桿比率
      • 2007-2009 低廉資金供給中斷 → shadow bank (with 高 leverage) 流動性危機 → 大幅拋售手中資產 → 市場資產價格更跌 → 淨值更損 → 借貸能力更限縮 → feedback
      • Basel 3 規範槓桿比率 (Tier 1 3%)
    • 保留資本緩衝 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
      • Basel 3: 資本適足要求之外,還要 2.5% 保留資本緩衝
      • 未達標準 → 限制銀行分配盈餘 & 紅利 (以保留資本)
    • 抗循環資本緩衝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
      • Basel 1, Basel 2: 資本適足率固定
      • Basel 3: 資本適足隨景氣而變
        • 景氣繁榮 → extra 0 ~ 2.5%
        • apply negative feedback → stable
        • 建議使用信用對 GDP 比率缺口(ie. 離長期趨勢差)為其指標
          • i.e. 信用對 GDP 比率上升 → 抗循環資本緩衝上調
    • 貸款成數 loan-to-value-ration, LTV
      • 能借到擔保品價值的幾趴
      • \(LTV_t=\beta_0+\beta_1(Z_1-Z^*)\)
        • \(LTV_t\):t 期的貸款成數
        • \(Z\):指標 e.g. 家庭債務對所得比率、房股價
        • \(\beta_1<0\)
        • e.g. \(Z_t\) 高於歷史趨勢 10% 且 \(\beta_1=0.5\) → 要求 LTV 調降 5%
        • 其他比率 e.g. 融資比率、haircut 也可用類似方法調整

跨機構面向

  • 指標
    • Systemat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, SIFIs
      • 超大
      • 超複雜
      • 與金融體系、其他金機構超有關係
      • 所提供服務對金融體系 irreplacable
      • 發生重大事件會引發負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ieas 問題
    • Global SIFIs, G-SIFIs
      • 全球性的 SIFIs
      • 衡量標準
        • 違約損失 Loss Given Default, LGD
          • not only 違約機率 Probablity of Default, PD
          • 期望值?
        • 5 指標 (權重一樣)
          • 跨境業務活動
          • 業務規模
          • 關聯性
          • 可替代性
          • 複雜度
      • if 為銀行 → G-SIBs
      • 未完成非銀行的
    • D-SIBs
      • domestic
      • 去除"跨境業務活動"指標
      • 指標較彈性,因地制宜
  • 政策
    • 系統風險附加資本 Systemic Capital Surcharge
      • 更嚴格的損失需收能力
    • 總損失吸收能力 Total Loss-Absorbing Capacity, TLAC
      • 2019 達最低風險資產 16% ,2022 18%
      • 資本+無擔保長期債券
      • 銀行股東&債權人負起全部倒閉責任
    • 復原與清理計畫 Recovery and Resolution Plans, RRP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