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Ch3 貨幣與支付系統

貨幣簡介

  • 通貨-通用的貨品
  • 功能
    • 交易媒介
    • 計價單位
      • 為交易媒介不為計價單位者:e.g. 歐元實施前,先標歐元價讓民眾熟悉
      • 為計價單位不為交易媒介者:e.g. 蘇聯解體時,仍用盧布 but 標示美元計價
    • 價值儲藏
      • 貨幣&公債皆能貯存價值,倒帳風險相同,公債報酬率又較高,為何人民多偏好貨幣?
        • 因為貨幣 liquidity 較高

貨幣良好特性

  • 可儲藏性 storability
  • 可攜帶性 portability:不同面額
  • 可分割性 divisibility
  • 可辨識性 recognizability
    • 金銀皆具有前三者特性,但可辨識性不足,偽幣不斷
  • 鑄幣利得 seigniorage
    • 商品貨幣時代:面額 - 本身(金屬)價值,繳給鑄幣廠繳給政府
    • 紙鈔時代:央行用貨幣買的 security 的收益 - 貨幣發行成本

可兌換紙幣 convertible paper money

  • 商品貨幣時代,銀行發行銀行券(即銀行本票),人民用貨幣買,銀行拿貨幣去投資
  • 中間商
    • 提供資訊:各銀行所發銀行券,因風險不同,流通價值不等於面額 → 中間商提供資訊
      • 促使銀行更謹慎
    • 買賣銀行券:賺價差,民眾節省交通成本&時間 → 風險降低(對於民眾)

信用貨幣本位制度

  • 不可兌換紙幣 inconvertible paper money
    • 發行量不受黃金限制 → 易實施通膨政策
    • 法幣 fiat money
      • 法償貨幣 legal tender:依法具有支付一切的效力
      • 政府發行 fiat money → make it legal tender
    • 美元
      • 原為金本位 - 可兌換紙幣,1971 關閉兌換 → 不可兌換紙幣
      • 50-70% 美(現)鈔在美國境外流通
      • 2002 中東戰爭美元貶值
        • 預期美國財政吃緊 → 寬鬆貨幣政策 → 美元貶值
        • 預期中東國家不再以美元為發行貨幣的準備 → 美元需求減少 → 美元貶值
      • 世界動亂時美元多作為避險工具 → 美元需求增加 → 美元升值

支票

  • 可分割性&可攜帶性佳
  • 記名 → 可儲存性佳
  • 結清成本高
  • 可辨識性問題:開票人可能帳戶沒錢 → 空頭支票(似偽鈔)

電子貨幣

  • VISA 金融卡(轉帳卡, debit card)為全球使用率最高之支付工具
  • 信用卡 (credit card)非貨幣,為借貸性質

貨幣總計數

  • \(M_1A\) = C + D - liquidity 最高的資產
    • C = 通貨淨額 = 央行發行額 - (貨幣機構庫存現金 + 郵匯局庫存現金)
      • 貨幣機構就包括郵匯局
    • D = 支票存款 + 活期存款
  • \(M_1B\) = \(M_1A\) + 活期儲蓄存款1
    • 1979 年以前活儲拜限領 19 次 → liquidity 較活存低
    • 1979 取消此規定 → 活儲 liquidity 與活存幾乎相同 → 多定義了 M~1~B
  • \(M_2\) = \(M_1B\) + 準貨幣
    • 準貨幣:流動性較低,但可立即等價兌換成貨幣的貨幣性資產
      • 定期存款 & 定期儲蓄存款
      • 郵政儲金
        • 1997 才計入
        • 1995 前很大部分轉存央行,1995 放寬限制
      • 外幣
      • 貨幣市場共同基金
      • 結構性商品:因風險高,於 2012 年移除
  • 不算貨幣者
    • 票據
      • 開票的時候還沒有資金交換 → 若計入貨幣則資金轉移前貨幣數會變成兩倍
    • 政府存款
      • 政府不會因存款餘額而改變支出
    • 銀行同業存款
      • A 銀行將收到的存款轉存到 B 銀行 → 若計入貨幣則會重複計算(不太懂)

支付清算系統

  • 財金跨行支付結算系統
  • 票據交換結算系統
  • 證券清算系統

  1. 活期存款:門檻額高,利率較低,銀行不可拿去投資
    活期儲蓄存款:門檻額低,利率較高,銀行可拿去投資
    re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