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Ch11 金融安全網 最終借貸者與存款保險

金融安全網 financial safety net

  • 防範系統風險 systemic risk
  • 三大部分
    • 最終借貸者 lender of last resort
    • 存款保險
    • 金融管制與審慎監理
      • 金融機構退場機制

最終借貸者 lender of last resort

  • 央行貼現窗口
  • 僅提供陷入流動性危機但具有償還能力&能提供足夠抵押品的金融機構
  • 利率應較高
  • 應公開承諾,讓大眾放心,有助金融體系穩定

存款保險 deposit insurance

  • 風險差別費率 risk-based premium
    • 金融機構風險愈高保費愈高
      • ...like every other insurance?
    • 避免金融機構的 moral hazard
    • implementation
      • FDIC
        • 無擔保債務 unsecured debt
          • 無擔保品的債務
          • 對 FDIC 負擔較小 → premium 減少項
            • 優先度 < FDIC → 無擔保愈多 FDIC 需要給的愈少
              • ?
        • 經紀商存款 brokered deposit
          • broker 收很多小額存款,再買銀行大定存單
          • 風險較高 → premium 加成項
            • 解約提款時直接要求大額
      • 中央存保公司
        • 費率較低且差異太小
  • 保額上限
    • 讓存款人還是有監督的誘因

退場機制

  •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, FDIC
    • 購買承受 purchase and assumption, P&A
      • 讓健康的金融機構買
      • 基本 P&A
        • FDIC 自行清算大部分資產,只移轉現金&現金等值項目給承受銀行
          • 資產在清算時可能被減損價值
      • 整體銀行 P&A (whole bank P&A)
        • 整個銀行標售
          • 資產清算時不會大幅減損價值
          • 不易找到買家
          • 沒時間評估
      • 損失分擔 loss sharing
        • 一樣整個包賣,但 FDIC 一起分擔爛資產的損失
          • 資產清算時不會大幅減損價值
          • 買家意願較高
    • 清算賠付 payoff
      • 直接清算
      • 先理賠有存保的存款
        • 直接支票給存款戶
        • 移到另一家銀行
          • 金融服務不中斷
          • 受者銀行拿到新客戶
      • 剩下的再給沒存保的
    • 財務援助 open back assistance, OBA
  • 台灣
    • 三種選項
      1. 清算&賠
      2. 將存款移到其他銀行
      3. 讓其他銀行吃
        • 期間用金融重建基金補缺,一定期間內全額存保,一邊找銀行買
        • 概括承受/併購
    • 成本小於 1 才能選 2 or 3
      • 除非極端情況
    • 多用 3

問題

常常因為金融危機太大&各方壓力,而瘋狂亂賠

adverse selection

  • 金融機構財務困難時,會提高利率吸存款,存款人在 safety net 的保護下也會跑去存
    • → 好銀行錢被吸走,may 引發流動性危機
    • → 好銀行變少,高風險銀行變多
  • 金融重建基金是用國庫補缺口 while 存保是用金融機構繳的保費
    • → 金融機構從此得到的補助比存保還多
    • → 更多高風險金融機構

moral hazard

  • 台存保費率扁平
    • → 等同於高風險銀行補貼更大
    • → 更有誘因
  • 金融重建基金是用國庫
    • → 淨值趨近 or 小於零的金融機構,高層可能把資產放進口袋,反正有國庫賠
  • 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, TBTF
    • 大型且高度複雜的金融機構
  • 多到不能倒 too many to fail, TMTF
    • 案例
      • 1980s末 美國儲貸業危機
        • 吸收短期存款,放出長期度定利率貸款 → maturity gap 超大
          • Fed 為對抗 inflation 而大幅提高利率 → 1989 超過一半儲貸機構淨值為負 → 太多不夠賠 → 監理寬容 supervisory forbearance, 允許負淨值者繼續營業
            • 納入商譽 good will 為資本 → 帳面上淨值仍為正
              • 通常併購時才會算入商譽
            • 殭屍銀行 zombie bank
              • 無法發揮正常金融仲介功能
              • 提高存款利率吸血
                • 讓正常銀行失血,流動性不足
              • 拖累經濟復甦
      • 1990s 日本股市房市崩盤
        • 監理寬容
          • 政府擔保放款,且不計入資本適足率 (i.e.信用風險權數=0)
            • 對房地產放款大增,以期景氣轉好時拉起房地產業者,但景氣持續惡化
              • → 都變逾期放款
          • 股票以歷史價值而非市價計價來算資本適足率